温州将试点个人直接境外投资毁誉参半
温州将试点个人直接境外投资毁誉参半
能拓宽温州民间资本的投资渠道,但也有可能为资本外逃提供了一个合法的渠道 温州个人境外直投的“靴子”终于要落地了。 近日,温州市政府公布了《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下称“实施细则”),其中的一大亮点在于,温州将开展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此消息一出,立即引来议论纷纷。相关专家指出,尽管个人境外直投资金监管难度很大,但宜疏不宜堵。此外,开放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还须着力控制国内资本的外逃,加强风险防控。 堵不如疏 在温州,个人境外直接投资将成为现实。 上述实施细则,是根据今年3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实施的《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浙江省政府对应制订的“省12条”具体实施方案。 “温州试点个人境外投资是我国逐渐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的重要步骤和举措,将为我国全面推开资本项目可兑换改革提供经验和借鉴。同时,此次试点能拓宽温州民间资本的投资渠道,对解决温州地区民间资本投资渠道狭窄,释放民间资本活力起到重要的作用。”中投顾问金融行业研究员边晓瑜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 该实施方案提出,要在国务院统一部署领导下,探索以人民币开展个人境外直接投资的试点。同时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个人境外直接投资服务体系和规范便捷、有序可控的个人境外直接投资监管体系,制订温州市个人境外直接投资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等。 事实上,早在2011年初,温州就曾推出个人境外直投试点方案。但由于未得到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批准,该方案公布不到半个月,就不得不暂缓施行。但不可否认的是,个人通过非规范渠道获取外汇在境外进行投资的行为一直都存在。 据温州市金融办估计,温州民间资本总量超过6000亿元,而且每年以14%速度增加。而实际情况可能更高,或已达到8000亿元甚至上万亿元。这些资金当中,有相当一部分通过非规范流出海外。 在温州市商务局对外经济合作处处长周小平看来,尽管个人境外直投资金监管难度很大,很难确保他们进入规定领域,但堵不如疏,与其看着企业“地下运作”,还不如建立阳光化渠道,采用行之有效的监管。 全面开放时机未到 当然,利弊总是相生相伴的。 在边晓瑜看来,开放个人境外投资对拓宽民间资本投资渠道,促进国际国内资本自由流动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但这也使得我国市场与国际金融的联系、影响更加紧密,敏感度更高,国内金融市场的波动或将更大。 此外,也有不少内人士担忧,温州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或纵容资本外逃。对此边晓瑜表示,温州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政策的推出给国内资本外逃提供了一个合法、阳光的渠道,但这并不是此项政策出台的目的。 “开放个人境外直接投资,并着力控制国内资本的外逃,我国应该加强对个人境外投资的管理与控制,通过投资标的、投资方式、投资额等多方面进行规范和限制。”边晓瑜说。此外,也有专家建议,从风险防控的角度看,个人境外投资管制的放松,宜以梯次开放为原则,从投资项目到试点选择,皆应如此。 值得一提的是,不仅仅是温州,包括上海、天津等诸多城市都寄希望于获得个人境外直投试点。目前,多地向国务院上报的个人境外直投方案,既包括了人民币方案也包括了外币方案,内容涉及跨境汇款、跨境直投、融资、结算及金融市场投资等。 “温州推出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具有一定的现实背景,意在充分地释放和梳理温州充裕的民间资本。但目前我国金融环境、政策法规等条件仍不成熟,全面开放个人境外直接投资时机仍未到。”边晓瑜说。